来历:解放军报客户端 我国号角 作者:崔云龙、张瑞卿、曹建伟<\/p>
“爷爷是水兵,爸爸是陆军,我是一名武警兵士,三代参军是传承,更是一种荣耀的任务……”在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下士王家俊看来,祖父和父亲的尽力奋斗并不是自己夸耀的本钱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任务。<\/p>
<\/p>
王家俊祖父(后排左一)<\/p>
王家俊祖父1969年入伍,是一名老水兵兵士,将自己最夸姣的芳华贡献在东海舰队,屡次被上级嘉奖,并获评“五好兵士”。在祖父的影响下,王家俊的父亲也于1993年景为了陆军某部的一名排爆兵士,他和战友们把直面存亡写进岗位职责里,将据守一线、甘于贡献的名贵质量刻在骨子里。<\/p>
<\/p>
王家俊祖父(左)、王家俊父亲(右)<\/p>
王家俊对部队的崇拜更多的是来自祖父的战斗故事,对他来说,那是永久也听不行的“老一辈的军旅芳华”。而最直观的感触则来自父亲,年逾五十,腰板仍是像年青时相同笔挺,家里的角角落落严厉执行“直线加方块”,干事从不牵丝攀藤。这些都耳濡目染地影响着王家俊。2018年9月,王家俊如愿穿上戎衣,成为了一名武警兵士。<\/p>
<\/p>
王家俊祖父的退伍军人证明书<\/p>
但是,初入兵营的王家俊发现,日常练习中既没有祖父描绘的刀光剑影的战场,也没有父亲所说的直面存亡的检测,有的仅仅艰苦深重的练习。听过王家俊的抱怨后,祖父王清元的一封信令他恍然大悟:“你们出生在平和时代,吃得饱、穿得暖,更应该懂得爱惜。能战方能止战,预备打才或许不用打。小俊,平常不练就一身‘钢筋铁骨’,关键时刻又怎么能冲得上一线呢?”<\/p>
<\/p>
王家俊与战友们一起学习<\/p>
自那今后,王家俊吃苦练习,三千米跑咬着牙也要尽力冲在最前面,俯卧撑汗水湿透衣服也从未叫苦叫累,不管气温多高,在蒸笼似的装甲车里练习从不偷闲。他总说:“苦哪有祖父从前苦,累哪有父亲当年累。”究其原因,王家俊独爱唱的一首歌便是最好的答案:看那军旗飘动的方向,行进着战车舰队和机群,上面也飘荡着咱们的姓名,年青的战士巴望树立勋绩……<\/p>
<\/p>
王家俊向新战友介绍配备功能<\/p>
在最近一次军事查核中,王家俊装备五公里越野成果打破21分钟,跨入优异队伍。本年上半年,中队党支部确认王家俊为入党积极分子。现在,王家俊已成为一名优异的主干,接过父辈手中的钢枪一往无前,他在《军旅日记》中写道:1969年到2022年,50余年的传承值得一辈子爱惜,我会像祖父和父亲那样,让自己的芳华在炽热兵营里焚烧。<\/p>
(解放军报客户端 我国号角出品)<\/p>